
陰符槍總訣六則
一:身則高下,手則陰陽,步則左右,眼則八方。
二:陽進陰退,陰出陽回,粘隨不脫,疾若風雲。
三:以淨(靜)觀其動,以退敵前,審機識勢,不為物先。
四:下則高之,高則下之,左則右之,右則左之。
五:剛則柔之,柔則剛之,實則虛之,虛則實之。
六:槍不離手,步不離拳,守中禦外,必對三尖。
上平勢七則
立身要聳,前步要顛,滿托上與胸齊,此長槍勢也,用之小槍可也。
彼槍紮我左脅,我開左步,向裡促步前進,連掤他手,勢窮反槍,我單手紮出。
彼槍紮我右脅,我開右步,向外隨步紮彼小門,落騎馬勢,即照下平勢運用可也。
彼槍紮高我大門,我搭槍如蛇纏物,連足趕上二轉,將彼槍扶在正中,盡力使下,即用單手紮出,小門同。
彼從大門,不論上中下三門紮我,即乘紮之時,開右步,隨右步躲開彼槍,用單手盡力中平紮彼大門,是為青龍獻爪。
彼從小門,不論不論上中下三門紮我,即乘彼槍(脫字)之時,懸空轉步,躲開彼槍,用單手盡力紮彼小門,亦是青龍獻爪。
中平勢十三則
立身要正,平槍在臍上,彼中平紮我大門,我用圈法圈開彼槍,單手紮出。
彼中門紮我小門,我用圈法圈開彼槍,單手紮出可也。彼槍中平紮我大門,我退步掩彼槍梢,彼轉紮我小門,我撒前手,單手紮彼小門。
彼中平紮我小門,退步掩彼槍梢,彼槍紮我大門,我撒前手,單手紮出可也。
彼中平紮我大門,我開左步,隨右步,後手轉陽至臍下,前手合陰,雙手照他虎口紮出。
彼中平紮我小門,我開左步,隨右步,落騎馬勢。雙手照他手腕紮去。
彼中平紮我大門,我用青龍獻爪紮去,與上平法同。彼紮我小門,我用青龍獻爪紮去,亦與上平法同。
彼中平紮我大門,我退步挑彼手腕,槍要出長,前手仰,後手合。
彼中平紮我大門,我退步從他,指前手,托後手紮彼。彼高紮我大門,我隨槍作托刀勢,起槍紮彼手,或彼杆,或彼槍開梢,即反手用盡力紮出。
彼高紮我,圈開彼槍,進步雙手高紮彼臉,他槍起護,我撒開前手,用單手紮彼腮。
彼平紮我小門,我開左步,隨右步,落騎馬勢捉彼,以後照彼下平勢用。彼待槍不動,如先紮,必合槍開梢則紮,不開梢則不紮。
下平勢十一則
彼中平梨花滾袖槍紮我,我用陰陽手一仰一合,輕敲彼槍,連足退後要紮他,他轉槍之時,我撒前手,單手紮出。
彼低粘我,不論大小門,我與他落槍之時,進前步,起身紮他咽喉,此下平勢俱可用之。
托刀勢,後腿弓,前腿蹬,彼紮我,我身懸空轉步,單手紮彼腳腕,彼從大門中平紮我,我前足收回,用雙手紮,俯身打彼槍桿,連足趕上,敲彼前手,待彼勢窮,反槍單手紮出。
彼從小門斜紮我,我將前足收回,用陽手背紮紮他槍。彼轉槍大門紮我,我開左步,代右步,用單手紮彼小腹。
彼低粘我槍,我向他小門,開左步,促右步,雙手紮彼乳下。
我梢在左,他中平紮我,我開左步,代右步,單手盡力紮彼小腹。我槍在右,他中平紮我,我懸空轉步落騎馬勢,單手紮彼左脅,中與不中,即抽槍照原勢跳回。他若趕來,將槍在地顛起,用滑步紮他,我槍梢在中,看其身一動,即發槍紮去,是謂先發削人,名占位之槍。
彼從大門高紮我,我從大門圈開他槍,用單手紮出可也。彼從小門高紮我,我從小門圈開彼槍,亦用單手紮出可也。
穿袖,挑手,穿指,搭外,搭裡十七則
一:今人紮槍,步步上前,殊失進退之理,我今定退一步法,隨護隨退,則彼槍紮空,其心必亂,亂而取之,其勢甚易,蓋爭先者,黃帝之學也,退後者,老子之教也。
二:今人紮槍,以捉拿為主,捉拿不住,不敢還槍,則利在常紮者,不如躲還,只妙在一時,所謂中平一點,難招架也。
三:今人紮槍,高紮高迎,低紮低迎,緊緊相隨,惟恐不及,失之大迂,不如高紮高迎,彼落我即紮高,低紮低迎,彼起我即紮低,在上紮上,在下紮下,甚為捷便。
四:今人紮槍,多用轉槍,裡掩紮外,外掩紮裡,如梨花滾袖槍是也。不知此最吃虧,如彼槍紮我,我從大門掩住彼槍,令其紮我小門,彼轉槍紮我,我撒前手,後手紮出,彼落空,我槍著實矣。
五:凡發槍紮人,要紮透,不要紮穿,一點便回,隨立脫以備不虞,兵法所謂一克如始戰者是也,慎之慎之。
六:凡與人紮對槍,不許呆立,他以虛槍相試,我以虛槍相應,彼進我退,彼退我進,足要輕,步要碎,身無定影,飄飄如仙,待實紮之時,我躲槍還槍,使開步法向前,翩身著力也。
七:凡與人對槍,要去貪心,絕脫氣,眼注彼手,勿得旁觀,微有不便,不勉強發槍。待時而動,一擊便脫為上乘。
八:凡與人對槍,要善賣破綻,誘之使入,中途擊之,彼不及防,兵法所謂形之敵,必從之者也。
九:凡與人對槍,我心不肯先紮,必不得已,亦惟點一槍誘之使入矣。
十:凡與人對槍,讓我先紮,我虛點一槍,即便回身,彼若趕來,其舉足未定之時,所謂及其陳未定而薄之者是也。(有脫句)。
十一:凡與人紮槍,利在乘虛,如彼紮上則下虛,紮下則上虛,紮右則左虛,紮左則右虛,以目注之,以時蹈之,百無一失,兵法所謂兵形避實而擊虛者是也。
十二:凡與人紮槍,與用兵相同,體者:兵也。心者:大獎也。目者:先鋒也。三軍運用,難在一人,然平日之節制,已戰之時,先鋒領眾對敵,固不及事事而謀之大將,紮槍亦然,平日手足習熟,對敵之時,目光一照,四體從令,亦不著著用心也。
十三:凡紮槍不必著數太多,博而不精,終屬無益,只在要緊處操演精熟,變化無窮而已,所謂兵不在多而在精者也。
十四:凡與人紮槍,我發槍紮彼,彼從大門拿開,我槍落左,不必著急,看其高來,我倒後步盡力一抽,落抱刀勢,反身單手紮出,看其低來,我倒後步作阻攔勢,閉住他槍。
十五:凡與人對槍,我發槍紮人,彼從小門拿開我槍,領我落右,不必著急,待其紮來,不論高低,我將前步一退,後手一提,作翦步而走。出險之後,重回定勢。
十六:凡與人對槍,要看勢,兵法雲:用眾者務易,用寡者務險,一人與二人紮槍,其數已倍,況多者乎!據險固不待言,然平人紮槍,與兵法究竟不同,兩軍對壘,限於紀律,豈能曳兵而走。是平人則不然,相持於城邑院落之中。或據穿口,或據隘巷固宜,方平原曠野,彼眾我寡人則翦跳為主,必不可背陷重圍,想起空間之處,即我托足之所,彼趕來拖槍而走,不趕即止,頻頻回顧,見有輕足善走者迫近吾身,我回身單手直刺,中與不中,拔槍又走,出險又息,罵之則來,趕來又如前,如此則一可敵百矣。
十七:凡與人紮槍之法,先學踨跳,能逾高趕遠,繼之以脫,則萬將難敵矣。
陰符槍氣絕四首
嫋嫋長槍定二神,也無他相也無人,勸君莫作尋常看,一段靈光貶此身。
心須望手手望槍,望手望槍總是其,煉到丹成九轉後,心隨槍手一起迷。
至道何須分大小,精粗總是一源頭,若將此術當兵論,孫武何須讓一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