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槍
頭一合槍,先用圈槍為母,後用封閉捉拏,救護閃賺,是花槍名色叫做「梨花擺頭」。
第二合,先有纏槍,後有攔槍,黄龍戰杆,黑龍入洞,拏槍,救護閃賺,是花槍名色叫做「鐵掃子」。
第三合槍,先有穿指槍,後有穿袖槍,鷂子撲鵪鶉,救護閃賺,是花槍名色叫做「鳳點頭」。
第四合槍,先有白拏槍,後有進步槍,如猫捉鼠加掤退,救護閃賺,是花槍叫做「白蛇弄風」。
第五合槍,先有迎風槍,後有截進槍,四封四閉,死中返活,無中生有,四面使槍。
第六合,一截、二進、三拏、四纏、五攔,六徹,共加六路花槍。上有塲秦王摩旗,下有塲撥草尋蛇,中調四路,閃賺,梨花擺頭,鐵掃子,鳳點頭,白蛇弄風。
爾槍動,我槍拏;爾槍不動,我槍發,中間一點難招架;指人頭,取人面,髙低遠近通要見。槍勢浮腰索,先取手,後取脚,取了脚與手,閉住五路通傷口。槍有三件大病,那三件大病?一立身法不正,二立當不;上不照鼻尖,中不照槍尖,下不照脚尖,三件大病,疾上又加疾,扎了猶嫌遲。
他使裏把門等我,我將槍閃向圈外攔拏放槍。
他若一攔拏我,我閃過圈裡進槍。
他若使外把門等我,我將槍閃過圈裡纏拏放槍。
他若一纏拏我,我閃過圈外進槍,此順其勢而用之也。
他若使裏把門等我,我用纏拏硬上一刴放槍。
他纏拏我,我閃從圈外進槍。
他若使外把門等我,我攔拏硬上一刴放槍。
他攔拏我,我閃從圈裏進槍,此逆其勢而用之也。
番來覆去,我從圈裏放槍,他纏拏我,我閃從圈外反攔拏他,所謂「死中反活」也。
番來覆去,我從圈外放槍,他攔拏我,我閃過圈裏反纏拏他,所謂「無中生有」也。
拏圈裏槍,為「纏拏」,為「封」。
拏圈外槍,為「攔拏」,為「閉」。
重手為「拏」,輕手為「封閉」。
仰手向裏,為「穿指」。
陰手向外,為「穿袖」。
「鳳點頭」,上下帶左右,後手上下動。
上覻面,下覻手,「白蛇弄風」。
右轉「梨花擺頭」,左右上下。
「鐵掃子」,左右動,俯身者進,仰身者退也。
「纏拏」,伸前手,後拏挨身,身俯。
「攔拏」,縮後手,前手挨身,身仰。
「纏拏」,後手手心向裏。
「攔拏」,後手手心向外。
老楊封閉,皆用陰陽滾手。
老樊以為滾手遲一着,只兩手心俱向下拏定竿子。
救圈裏槍,只前手略左旋一圈打開,為「封」。
救圈外槍,只前手略右轉一圈,為「閉」,手法甚緊。
其圈為母,雙手持槍,離彼前手前三尺即放下前手,將後手挨竿一轉進槍,其救下槍為「提」,亦不全。滾手略滾一半便轉手持中平槍。
頭交三尺,滾彼在圈裏,即轉右足,兩手用氣力將竿捺住為「纏」。
或彼抽出槍扎我圈外,即將竿從下向上一挑為「攔」。
彼若使花槍,則纏攔不住我,或用低槍,或用降槍,待彼將穿過時,我槍從上乘機疾扎前手,蓋彼以左穿右穿為妙,我正乘其穿而用之也。
「穿指槍」,從圈外穿過扎圈裏,我用仙人抱琵琶勢,將前後手一縮,向上托開。
「穿袖槍」,從圈裏穿過扎圈外,我用帖挑勢,從下向上托開向左。
此二法,纔用滾手,以彼撒手進槍,近也。二槍從下揭上,此法一。一,楊所無。
樊封閉,移後脚左右。
孔鳳封閉,移前脚左右離。
「子午」,鬆單手轉身進步送槍,本雙手跪進槍。濟寜吏單手不進步,送進槍俱不離子午。
一槍桿,蒺䔧條為上,柘條次之,楓條又次之,餘木不可用。
槍制,木桿上刃下鐏,騎兵則槍首之側施倒雙鈎,倒單鈎或桿上施環。步兵則直用素木或鵶項。鵶項者,以錫飾鐵嘴,如烏項之白。其小别有錐槍,梭槍,槌槍。
錐槍者,其刃為四稜,頗壯銳,不可折。形如麥穗邊,人謂為麥穗槍。
梭槍長數尺,本出南方蠻獠用之。一手持旁牌,一手摽以擲人。數十步内,中者皆踣。以其如梭之擲,故云。梭槍亦曰「飛梭槍」。
槌槍者,木為圓,首教閱,用之近。
邊臣獻太寜筆槍,首刃下數寸施小鐡盤,皆有刃,欲刺人,不能捉搦也。以狀類筆,故云。
拒馬槍,其制以竹若木,三枝六首交竿相貫。首皆有刃,植地輒立,貫處以鐵為索更相勾聯,或布陣立營,拒險,塞空皆宜設之。所以禦賊突騎使不得騁,故曰「拒馬」。
繩繫槍,頭則為斜鞭繩,離槍頭尺餘則為團腰斜鞭,左脚左手在前,陰手使。團腰右脚右手在前,陰陽手使。其妙在善收以銕團,恍人目則即進槍也。
吕公拐,降槍,前有月牙鏟,左搧右搧使。
孫臏拐,小拐,群槍亦降槍,前有槍頭,離頭一尺五置一横拐,離一尺又置一横拐,十字相交以折槍竿,長丈二三,圓轉不停即與狼筅降槍同法。
處州人使狼筅,右脚右手在前,陰陽手使。
攩扒亦多如此,猶開弓之左右也。
攻行守固法
凡槍,以動静兩分,動則為「攻」,靜則為「守」。
攻内有行,守内有固,此為「攻行守固」,以「無為」是也。凡攻至交姤得氣處止,棍頭接着為「得氣」。攻而有兩行則以守,攻而後行内有守。攻而不行,方激而後行以守。激不行而再激,行得以前。攻、行、激、守皆為「正」,攻内有「化」為「斜」,以金木水火土為「正五行」。五行有變,上下跳躍,走步謂之「不正為斜」。斜,偏也。偏以勾、隔、劈,絞為「外五行」,因偏,故不及子午。
正,攻無制,攻行之説,乃進槍之要訣也。外有「虛」、「空」、「無」之要,乃攻行之内發,用之道也。
激為問,問之必答,問而無應者,如癡啞之人面立也。
戰鬪之機,何以為勝敗乎?
守固者,皆為備已,攻行者,諸能治人。
斜正交行,内有酌見,子午配合,觀其動靜,知識「攻」、「行」、「化」論,故可以「守」,待其動也,神不定而心亂為謂之「不識斜正」。
右論攻行守固,不在扎法内講。
扎法
實扎、虛扎、拏扎、打扎、穿扎、滾扎
單手扎、扎中扎、三陽扎、挫手扎
有不犯五行扎
有量槍扎,衝開子午之門;埋頭上扎,先陰變陽攻;抛髙扎,乃陽變陰攻。此三扎,不在五行「虛實」中論。
「虛實」有「空」,忘勢為「無」,交合,故有内。
去留之道,分其濁,辨其浮沉,可取。皆在於五行混濁之内。紛紛遶遶,周度無窮,洞察元微。道合氣行,有億萬化生。學者可以詳究為節,萬無一失。
論中「虛實」,滾、穿、花、浮為「虛」;打、拏、挫、撲為「實」。上抛,中量,下顛,扎内,行「空」至極為「無」。
伏虎等勢俱斜路棍,習棍法,兩敲卓離一尺,髙一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