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槍總說-紀效新書卷十-(明)戚繼光

長兵短用說篇

夫長器必短用,何則?長槍架手易老,若不知短用之法,一發不中,或中不在吃緊處,被他短兵一入,收退不及,便為長所誤,即與赤手同矣。須是兼身步齊進,其單手一槍,此謂之「孤注」,此楊家槍之弊也,學者為所誤甚多。其短用法,須手步俱要合一,一發不中,緩則用步法退出,急則用手法縮出槍杆。彼器不得交在我槍身內,彼自不敢輕進;我手中槍就退至一尺餘,尚可戳人,與短兵功用同矣,此「用長以短」之秘也。至若弓箭火器,皆長兵也,力可至百步者,五十步而後發;力可至五十步者,二十五步而後發,此亦長兵短用之法也。長則謂之「勢險」,短則謂之「節短」,萬殊一理。

長槍總說

夫長槍之法,始於楊氏,謂之曰「梨花」,天下咸尚之。其妙在於熟之而已,熟則心能忘手,手能忘槍,圓神而不滯;又莫貴於靜也,靜則心不妄動而處之裕如,變幻莫測,神化無窮。後世鮮有得其奧者,蓋有之矣,或秘焉而不傳,傳之而失其真,是以行於世者卒皆沙家、馬家之法。蓋沙家竿子、馬家長槍各有其妙,而有長短之異。其用惟楊家之法有虛實,有奇正,有虛虛實實,有奇奇正正;其進銳,其退速,其勢險,其節短;不動如山,動如雷震。故曰二十年梨花槍,天下無敵手。信其然乎!施之於行陣,則又有不同者,何也?法欲簡,立欲疏。非簡無以解亂分糾,非疏無以騰挪進退,左右必佐以短兵,長短相衛,使彼我有相倚之勢,得以舒其氣,展其能,而不至於奔潰。兵法曰:氣盈則戰,氣奪則避是已。今將六合之法並二十四勢繪錄於後,以廣其所傳雲。

八母槍起手

你劄我,我拏槍。

你劄我,我攔槍。

你劄我腳,我顛槍。

你上劄,我捉槍。

你下劄,我櫓槍。

你上劄,我捉槍。

你下劄,我顛槍。

你槍起,我纏攔下。

你劄我,我拏槍。

一合

先有圈槍為母,後有封閉捉拏,梨花擺頭,救護要分明,裡把門,外把門,閃賺,是花槍名曰「秦王磨旗」。

我劄你,你拏槍、還槍,我拏槍。

我劄你,你攔下、還槍,我攔槍。

你儘頭槍。我顛槍、還槍,你拏槍、還槍,我拏槍。

你劄我,我拏槍,閃賺花槍上;你拏槍、還槍,我拏槍。

你劄我,我攔下,閃賺花槍上;你攔下、還槍,我攔槍。

你劄我儘頭槍,我顛槍,閃賺花槍上。你拏槍、還槍,我拏槍。

我搖花槍,乃「秦王磨旗」。

二合

先有纏槍,後有攔槍,黃龍占杆,黑龍入洞,拏槍救護,閃賺花槍上,名曰「鳳點頭」。

我纏你槍,你劄我,我攔下、還槍,你攔下、還槍,我攔槍。

你劄我,我拏下,你起槍,我隨槍纏拏下,你攔槍。

我還槍,你拏下、還槍。我掤退救護拏你槍。

你劄我,我攔下,我搖花槍,乃「鳳點頭」。

三合

先有穿指,後有穿袖,鷂子撲鵪鶉,救護閃賺,是花槍四面是槍法,名曰「白蛇弄風」。

你劄我,我拏下,閃賺花槍上;你拏槍,還槍,我拏槍。

你劄我,我攔下,閃賺花槍上;你攔下,還槍,我攔槍。

我搖花槍,乃「白蛇弄風」。

四合

先有白拏槍,掤退槍救護;後有白攔進步,如貓捉鼠,救護閃賺,是花槍名曰「鐵掃帚」。

我白拏進步上劄你,你拏槍、還槍,我掤退救護拏槍。

我白攔進步上劄你,你攔槍、還槍,我攔槍。

我白顛進步閃賺花槍上劄你,你拏槍、還槍,我拏槍。

我搖花槍,乃「鐵掃帚」。

五合

先有四封四閉,後有死中反活,無中生有,迎封接閃賺,是花槍名曰「撥草尋蛇」。

你劄我,我拏槍、進步劄你,你拏槍、還槍,我拏槍。

你劄我,我攔槍、進步劄你,你攔槍,還槍,我攔槍。

你拏下我槍,你槍起,我反拏你槍。

你攔下我槍,你槍起,反攔下你槍。

你拏我槍,我槍閃過,攔你槍。

你攔我槍,我槍閃過,拏你槍。

你劄儘頭槍,我顛開捉住,你反起劄我,我攔下,閃賺花槍上。

你攔槍、還槍,我攔槍。

我搖花槍,乃「撥草尋蛇」。

六合

一截、二進、三攔、四纏、五拏、六直,閃賺是花槍。

下游場撥草尋蛇,上游場秦王磨旗。

一接、二進、三拏、四纏、五攔、六直,大游場秦王磨旗,鐵掃子必無路。

裙攔槍、伏虎槍,地蛇破;

地蛇槍,儘頭槍破;

中平槍,中平槍破;

中平槍,槍中王,高低遠近都不妨,高不攔,低不拏,當中一點難遮架,去如箭,來如線,指人頭,劄人面,高低遠近都看見。槍是伏腰鎖,先劄手和脚,疾上又加疾,劄了還𭒡遲。槍有三件大病:一、立身法不正大病,當劄不劄大病。三尖不照大病,上照鼻尖,中照槍尖,下照脚尖。你槍發,我槍拏,你槍不動,我槍劄。來得繴,去得硬,不遮不架是個空。

纏槍、欄槍、破纏、破攔、中平,死復生,一進一退,一上一下,進步虚下拏還槍,撲法、守法、櫓法、顛捉、梭法、捉法、看法、即法、身法、坐法、遲法、六封六閉,白鷂黑鷂、白蛇弄風,鉄掃帚、梨花槍、蜈蚣鑽板、朝天槍、白牛轉角、拗、邊槍、裙欄。

製長槍法式

後手如細則掌把不壯,後手要粗可盈把,庶有力。後手要把在根盡頭,庶槍身活動不滯。槍腰要從根起漸漸細,只至頭。如腰粗則硬. 强不可拏,腰細則軟而無力,雖手法之妙不能拏打他槍開去也。槍梢不可輒細,要自後漸細方有力。最忌太重,重則頭沉,不可舉動,是棄槍也。槍頭重不可過兩,至妙至妙。

製槍法

槍鎛式

凡槍桿稠木第一,合木輕而稍軟,次之。要劈開者佳. 鋸開者,絞斜易折,攢竹腰軟,不可用。

巡墲荆州唐公于西興江樓自持槍教余,繼光請曰:每見他人用槍圈串,大可五尺,兵主獨圈一尺者,何也?荆翁曰:人身側形,只有七八寸,槍圈,但開他槍一尺,即不及我身膊可矣。圈拏既大,彼槍開遠亦與我無益,而我之力盡。

槍法二十四勢 (吳殳手臂錄注解)

四夷賓服勢

古訣云:「乃中平槍法。作二十四勢之元,為六合之主,作二十四勢之,元妙變無窮。自古迄今,各械鮮有當其鋒,諸勢無可校其趣。」

六合乃馬家槍名,足知二十四勢,馬家法也。是以峨嵋不言,此妙變無窮也。

跨劍開圈外門,此開圈裏門,二勢相對。

此勢雖正,然實畏下平,何況月兒側、螣蛇槍,所以不得不變。古論云:「儘頭槍,中平槍破。」謂戳其虎口。

孫子曰:「我不欲戰,雖畫地而守之,敵不得與我戰者,乖其所之也。」中平備諸變勢,乃其乖其所之;死中平,一無所用。

指南針勢

古訣云:「乃上平槍法。其類近乎中平,而著數不離六合之變。有心演悟,二十四勢可破其半。」

大抵短降長,槍頭宜高,誘其單撒手來,我倒下槍頭,變為滴水後跔步而進,勝矣。此勢及朝天、壓卵、護膝用法皆同,若彼用梨花、螣蛇、降槍等虛法,脚我困矣。

冲斗云:「頭高則犯拏攔,低則犯提擄。摩旗勢,槍稍高,誘彼拏攔,我即閃賺花槍劄入。」此說宜在上平,若以解摩旗,誤也。

十面埋伏勢

古訣云:「乃下平槍法。門戶緊於上平,機巧不下中式。精於此者,諸勢可降。」

冲斗云:「彼立中平,我即立此勢。以槍戈入彼槍下,可拏即拏,可攔即攔。革開發戳,彼不能守待矣。」此語為得法。

此勢本以驚中平,彼若蜻蜓點水,我不得不變。滴水、認針,皆下平子勢。

訣云:「十面埋伏,言虛變多也。門戶緊於上平,言不受虛變也。機巧不下中式,言提擄之用也。提擄可破下平,而下平逆皵,又可破提擄,速者勝。」

下平滴水後,手以次而高,槍以次而下。

槍勢二十四,有立下即是者,此三勢是也。有用而後成者,獻爪、擺尾、騎龍、認針是也。有擺出以誘人者,拖刀之類是也。立下即是者,槍豈能離之。用而後成者,槍雖無意於勢,勢自隨槍而成,擺以誘人,棍也。槍無是事。以此三條,斷盡天下古今諸家槍勢。

此種勢在我本無用處,而敵有用之者,故不可不知。

蒼龍擺尾勢

古訣云:「乃掤退救護之法。雷轉風迴,驚破梨花閃賺。」

此勢有二用:身不大,倒後者,後跔步進敵者也;身大,倒後,胸著右膝者,脫螣蛇、梨花等兇槍,及救圈外敗槍者也。無故作此勢,彼若單撒手來,我掤起即勝;若彼後跔步,進右足釘我之前足,便立不起,敗矣!速退猶可。

冲斗云:「倒身向後作敗勢,槍來我即迴身,拏開彼槍,戳之。」此拖刀之迎封接進,移於擺尾,但可對單撒手,何以解釘膝?又云:「迴身右足推向前,便成騎馬敵人側。」亦不算釘膝者也。

換法亦在此勢中,救戳脚,即吃槍還槍也。

靑龍獻爪勢

古訣云:「乃孤鴈出羣槍法,勢勢之中,著著之內,發槍劄人,不離是法。」

練時須後手出至前手之前,(前手只伺於後手下,猶或救不及;前手灑而向後,過也。)筋骨方直;至於實事,只用八分,欲其深,足稍進,可矣!此敬巖、眞如祕奧,冲斗以活掤對等為此勢救手,總是手太猛,足不進耳。戚南塘謂此為「孤注」、「棄槍」,直是門外漢語。

短器皆有破單撒手之法,不可不知。

冲斗云:「前手放時後手盡,一寸能長一寸强。」在練則可,在破未然。

滴水勢

古訣云:「是顚提之法。順手鳳點頭(即提顛也)。披撲(輕拏也,撲,打也)中取巧,進勢用騎龍,出可掤退勇。若還破低勢,難同伏地槍,百發百中。」

顚提者,手一提身即顚起,左右換勢也。

鳳點頭,即槍尖左右拋灑者是也。

騎龍,此勢變而之右也,顛提中事。

伏地槍,大意同捲。凡低來槍有二勢,皆戳虎口,一者平來,一者蹲身,而槍尖高,皆以伏地勢革之。彼持勢嚴固,我欲動之,須左右換勢,而礙彼槍尖。故必淺戳之,俟彼拏攔,我即以滴水手法,換左換右也。

此勢後手陽仰過頭,後跔步於圈裏進,槍頭提至彼前手,即勝。或於彼槍半帶擊、帶擄插下至地,剪步跳入,皆破地蛇之法。

此勢抝步,即少林之「飛天夜叉」。

此與認針持久,即為虎口槍所破。

下平花槍,此可破之,防其逆皵。逆皵彼此皆有,疾者勝。

滴水可破子午、螣蛇,疎破緊也。

滴水合跨劍,即為海馬奔潮。

朝天、壓卵變滴水,滴水變伏地,伏地變地蛇,地蛇變白牛,白牛變中平、跨劍,皆自然之理。

騎龍勢

古訣云:「乃抝步槍法,進有撥草尋蛇,退有邊攔救護、梨花滾袖,似穿梭四面是槍雲罩霧。」

迴馬尙是虛勢,一變騎龍更成殺勢。騎龍戳手最長。

此勢於長槍用最多,短槍以為顚提之用。鐵牛耕地、地蛇怕騎龍,騎龍與鐵翻竿同用撲鵪鶉者,以其皆是抝步也。螣蛇槍、月兒側皆可用騎龍破之、脫之,大破小也。

此勢可破白牛。叉鏟進深,騎龍可脫。

美人認針勢

古訣云:「乃儘頭槍法(槍尖至地)。好破地蛇。防他顚提(死中反活也),起手鳳點頭(即顛提也)。披閃(輕拏,開左步)認直戳。」

認針進步乃用騎龍為得勢。冲斗用後跔步混於滴水,抝矣。

滴水用於圈外破地蛇,認針於圈裏破地蛇。

儘頭槍者,言槍尖插地,一躍而入。

抱琵琶勢

古訣云:「乃白牛轉角槍法。上來鈎崩進挫,中來滾刴挨拏好,下來提擼快如梭,得手青龍獻爪。」

此非在場可立之勢,但勿急槍時,有所用之。

此勢畏騎龍、伏虎。

此勢手法放盡,即是捺。故冲斗不論圈裏外也。

此勢蹲坐即埋伏勢,放下手即地蛇槍。

太公釣魚勢

古訣云:「乃摩旗槍法(摩旗,謂拏攔而不轉腕。)。諸勢可敵。輕挨、緩捉,順敵提拏(真如曰:和槍),進退如風,剛柔得體。」

拏攔不轉腕,謂之死手。以從此入頭者,日後必無月兒、螣蛇等妙處也。然轉腕者,一發不收。必不轉腕者,乃可輕可緩,不受敵侮。敬巖、眞如絕技在此。世人但貴轉腕拏、攔,則深入壼奥而不知;不轉腕者,有更深勝者焉。

鐵牛耕地勢

古訣云:「乃急搗(打也)碓(揭也)槍法。硬去硬回,莫軟。惟有此槍無空,他能平伏閃吾槍,就使黑龍入洞。」

此勢手法有二:硬槍搗碓而入,軟槍捺彎而入。

倪覲樓以仙人指路破此勢,輕破重也。

搗碓之輕者,名「雞啄栗」。戚公曰:「兩人對雞啄,我忽變大兇劈,剪他手前二尺,妙甚。」此忽變故妙,深得用重大之神,不忽變,即冲斗大封大劈矣。

冲斗云:「撲鵪鶉來硬打硬,若莫變勢,另思量。」謂「滴水」也。

闖鴻門勢

古訣云:「乃抛梭槍法,身隨槍進,閃坐刴攔捉攻硬上。經曰:「六直妙在其中,用長貴短,用短貴長。」此藝中妙理。短而長用者,謂其可禦後長,長入短不中,則反為長所誤。故用長以短,節節險,嫩就近身尺餘,法便不老,彼見我長,安心欲使我進深無用,我忽節節短來,彼乃智屈心違,倉卒使彼對我不及,此用長萬古之秘論也。」

訣語甚多,只此盡之,不過身進而槍退耳。遊塲追敵必用抛梭法,乃不傷人。

訣雖極口贊此勢,然非有祕奧也。

深進須用抛梭手法,不然槍尖過老,彼入我槍胸,敗矣!

鋪地錦勢

古訣云:「乃地蛇槍法(下平手法,加以蹲坐)。起手(先發也)披挨(輕擊也),急刺(戳也),高來(言應兵也,極平戳來,在此劫已高)直擦(輕拏兼戳)難饒。若他滴水、認針穿(滴水在圈外,認針在圈裏),甦法死中反活(或急打,或逆皵也)。」論云:「伏虎槍、地蛇槍破。」夫伏虎是左海馬,必以地蛇脫之。足知地蛇,亦可以破海馬。

地蛇脫法,身大倒後,槍刮地一圈即立起。滴水、認針皆可破地蛇,而有死中反活之法。滴水來,逆皵起;認針來,即顛捉打。

白牛放下手,蹲坐即此勢。冲斗此勢用偸步進,即鴨踏步也。

此勢革槍,只用摩旗手法,故曰:「披挨、直擦」。

此等近地之槍,雖極堅實,不受簸弄,然遇倒騎龍,猶可起立退出;一遇十字壓,直直死也,所以中平為貴。

白猿拖刀勢

古訣云:「乃佯輸詐回槍法。逆轉硬上騎龍(進左足於右也),順步(仍還左足於前也。此步有二法,彼圈裏來,則用纏攔掤靠;圈外來,則用迎封接進,蹲坐極低,大拏以開其槍,有類於捲)纏攔掤靠,迎封接進,弄花槍,就是中平也破。」

戚公云:「迴伏之槍,俱是誘我發戳。彼即掤起還槍。」此勢不能發戳,若打在左膝彎,即困。

四門槍。說見後。

推山塞海勢

古訣云:「乃護膝(後手出在前膝間,又蹲坐也)槍法。高來搖旗挨捉(謂以摩旗手法,輕拏、輕攔也),低來鐵帚(即鐵掃帚)顚提(即提擄),中來如箭有虛(此語最妙,對破不甚用單撒手也),眞,可用鐵牛耕地。」

《紀効》解此勢云:「彼長我短,蹲坐,槍頭起高漫漫逼進。彼劄來,一提粘住,用蒼龍擺尾步趕進,萬無一失。」余謂此言只可用於單撒手耳。若彼用降槍勢,大難!大難!

鷂子撲鵪鶉勢

古訣云:「乃撥草尋蛇槍法。高接雖用纏拏(雖用,言不恃之也),逢中披(輕拏也)擦(進戳也)直過,倘他掤退把槍還,滾手中平一刴。」

此實有二勢焉:用鐵翻竿脚步打彼毛際者,撲鵪鶉也。不進右足,八字打者,撥草尋蛇也。

《紀効》云:「破伏棍,須剪他手前二尺。」

冲斗鐵牛云:「撲鵪鶉來硬打硬。」此言撲鵪鶉也。

少林棍云:「左右看拏八字行」,此言撥草也。

短降長,長若用降槍勢、螣蛇槍等,必不可破;用撲鵪鶉,或可圖一僥倖。」

鐵幡竿勢

古訣云:「乃外把門(頭在右也)黃龍颭杆槍法。一截(以腰力革槍)二進(劄也。四字言應兵)蛇弄風(三字言先發也。白蛇弄風即顫杆手法),撲著鵪鶉不放鬆(進左足深打其小腹。此句又有註在撲鵪鶉勢中。)。」

用撥草手法兼此步法,方是撲鵪鶉。出槍既長,又進右足,故可以降長。

此勢右,槍在左,即少林棍之右八字,打左槍之行著,名「左抝步打」。

靈貓捉鼠勢

古訣云:「乃無中生有槍法(謂彼立槍勢嚴固,無間可入也)。進步(左足大步,右足隨進也)虛下撲纏(撲,謂後手出槍甚長,而假撲之也。纏,謂彼硬迎,我即纏攔;彼軟避,我即纏拏也),賺伊槍動使梨花(此不專指三擺頭,凡螣蛇槍、月兒側等皆是),遇壓(謂橫壓),挑天冲打(挑起破之也)。」

訣中有手法五,步法一。

進步撲纏,本勢已完。後乃防變之詞。壓,即淄沈槍等,禦壓,挑不如推。

伏虎勢

古訣云:「乃六封(曰封,謂槍頭在右)槍法。斜倒硬上如風(謂我進右足。),退閃提攔(二者法相近,故並舉之)纏捉(即纏攔),他如壓卵又朝天,鐵掃(打也)迎封接靠(亦是打)。」

鐵牛打來,我進後足於圈外,釘其股使不能起,是為伏虎之正用。伏虎手法與海馬同,但用之於右邊耳。

退閃,以敵言。

六封者,左右之上中下,皆無空也。

叉鏟可用伏虎打之。

邊攔勢

古訣云:「乃裏把門(頭在左也)封閉槍法。守門戶(此言應兵)有纏捉(即纏攔)顛拏(即反拏)閃賺(此言先發),上穿指袖(穿指、穿袖見前戳法,穿股即袖,皆顛提中事。)迎股,倘他出馬(探馬身法,即獻爪勢)一槍迎,抱著琵琶埋伏(抱琵琶蹲坐,即埋伏勢)。」

此勢前手陽。

此勢乃革戳脚者,若以革中平,一遇閃賺,死無日矣。

冲斗云:「彼槍來,我一攔至地,顛起還槍,與江湖遊食者何異?」

邊裙二攔,馬家槍中之雜棍者也。於槍用之不合,似可去。

跨劍勢

古訣云:「乃裙攔槍法。大開門戶(槍尖在右,開後門),誘他來,逐我中途拏剁(剁,即削也),他虛(頭高也)我實(頭低也)搖花槍(弄風等法),他實(頭高也)我虛(頭低也)掤退(掤退見行著)救。」

跨劍與中平左右相對,槍根纏腰。古人立此二勢,自有妙用。

冲斗以跨劍混於邊拏,既誤;又曰:「到地發戳」,其誤更甚。

捲,即跨劍之盡極者耳。此勢進必鴨踏步。

此勢前手陰。

朝天勢

古訣云:「乃上驚下取槍法(一語盡之矣)。搖旗掃地鐵牛耕(此言下取),那怕他拖刀詭計(拖刀變態多,故以高勢變滴水,總壓之)。」

泰山壓卵勢

古訣云:「乃鷹捉兔法(從上而下)。勢雖高發,身中變異(開前足也),任他埋伏地蛇冲,我又摩旗掃地。」

朝天、壓卵,今日峨嵋絕不言之,蓋棍法耳。古訣有此者,欲大全耳,不必實用。

夜叉探海勢

古訣云:「乃持槍行立看守之法。遇敵變勢,隨機應用,無不中節。」

此勢彼打來,可點其前手;若劄來,即不能禦,去之可也。相近則上中下三平,猶慮其疎,相遠則無所不可。此等勢,留之無甚用。

滄塵子曰:「此二十四勢中,多有無關係者。以中平,上平訣有六合二字,決其為馬家法,故與少林切近,與峨嵋不甚合。以是古傳舊式,聊借而用之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