破鋒八刀-馬鳳圖

「破鋒八刀」是中國西北軍在抗日戰爭時期,為應對日軍刺刀術而創編的一套著名大刀刀法。其特點是簡單易學、兇猛凌厲、實用性極強,專為戰場搏殺設計。

一、 歷史背景

「破鋒八刀」的誕生與西北軍將領張自忠將軍密切相關。西北軍因其裝備較落後,故大量配備傳統中國大刀作為近戰武器,組成了著名的「大刀隊」。「破鋒」即「破開敵人的鋒芒(刺刀)」之意。其主要作戰目標就是破解日軍的「銃剣術」(即刺槍術)。由馬鳳圖等武術家,根據傳統武術中的劈掛拳八極拳的勁力與刀法精髓,針對日軍刺刀的特點(長、直、單一)進行簡化和改良而來,去除了傳統刀法中繁複的花招,只保留最直接、最致命的戰場殺招。

二、 核心特點

  1. 專破刺刀:每一招都針對日軍刺刀的突刺、格擋等動作進行反制。
  2. 簡單易學:招式僅有八式,動作樸實無華,便於短期內讓士兵掌握並形成戰鬥力。
  3. 勢大力沉:強調以腰發力,利用大刀的重量和鋒利,以劈、砍、撩為主,追求一刀制敵,即使不能砍中要害,也能重創敵人肢體,使其喪失戰鬥力。
  4. 刀手合一:刀法中融合了拳術的步法和身法,講究「刀隨身轉,身隨步活」。

三、 口訣與要領

「破鋒八刀」有一套流傳的口訣,概括其使用要領:

迎面大劈破鋒刃,掉手橫揮使攔腰。
順風勢成掃秋葉,橫掃千軍敵難逃。
跨步挑撩似雷奔,連環提柳下斜削。
左右護肩穿胸刀,盤頭橫舞人難逃。

要領總結

  • 步法靈活:身體始終在移動,絕不站定。
  • 刀刀致命:每出一刀都追求最大殺傷。
  • 勇往直前:氣勢壓倒敵人,有進無退。
  • 刀手配合:空著的手(通常是左手)用於輔助格擋、推拉敵人的槍支,為刀創造攻擊機會。

四、 「破鋒八刀」完整八式內容

以下是其經典的八個招式名稱與應用解析:

  1. 迎面大劈破鋒刃
    • 釋義:面對敵人刺來的鋒刃(刺刀),直接以大力從上至下正面劈砍。
    • 應用:這是典型的以攻代守。不格擋,而是用更兇猛的力量直接劈向敵人的槍身或持槍手,甚至連槍帶人一起劈開。
  2. 掉手橫揮使攔腰
    • 釋義:一劈落空或被格擋後,順勢翻腕,變劈為砍,橫向揮砍敵人的腰部。
    • 應用:利用大刀的慣性進行連續攻擊,攻擊範圍大,難以防禦。
  3. 順風勢成掃秋葉
    • 釋義:像秋風掃落葉一樣,藉助身體旋轉的力量,進行大範圍的橫掃。
    • 應用:用於對付多個敵人或一對多時的清掃,攻擊目標為敵人的頸部、胸腹等要害。
  4. 橫掃千軍敵難逃
    • 釋義:此式與第三式類似,但力量更足,氣勢更猛,強調一刀橫掃,讓敵人無處可躲。
    • 應用:強力的終結技,力求一刀解決戰鬥。
  5. 跨步挑撩似雷奔
    • 釋義:快速向前跨步,同時用刀從下向上迅猛挑撩。
    • 應用:用於破解敵人的下盤突刺,或從下路攻擊敵人的襠部、腹部,動作隱蔽突然。
  6. 連環提柳下斜削
    • 釋義:「提柳」是傳統刀法術語,指從下向上的撩刀動作。此式指連續的上撩接一個斜向的劈削。
    • 應用:組合攻擊,撩開敵人的武器或手臂後,緊接著斜削其頸肩部位。
  7. 左右護肩穿胸刀
    • 釋義:刀身護住自己的肩部(格擋敵人刺向肩胸的攻擊),同時順勢向前突刺,直穿敵胸。
    • 應用:這是八刀中少有的「刺」的動作,體現了「刀尖也可用」的理念,在格擋的同時進行反擊,極其高效。
  8. 盤頭橫舞人難逃
    • 釋義:將刀在頭頂盤旋舞動(目的是格擋來自上方的攻擊或擾亂敵人視線),隨即橫向揮出致命一擊。
    • 應用:既是防禦動作,也是攻擊的預備式,最後的橫舞是殺招。

總結

「破鋒八刀」不僅是一套武術刀法,更是中國軍民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,以智慧和勇氣對抗強敵的歷史見證。它代表了那種「寧可站著死,絕不跪著生」的民族氣節,通過「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」這首雄壯的歌曲,其形象已深深烙印在國人的集體記憶之中。

內容來自深度求索Deepseek.